2021年是朱屺瞻先生誕辰130周年,為了紀念其藝術成就及對中國美術事業(yè)做出的貢獻,弘揚他的藝術精神,由上海市虹口區(qū)人民政府主辦,虹口區(qū)文化和旅游局、朱屺瞻藝術館承辦的“赤心惟存——紀念朱屺瞻誕辰130周年藝術展”于5月27日在朱屺瞻藝術館開幕,“赤心惟存——紀念朱屺瞻誕辰130周年系列活動”也同時拉開序幕。
展期:2021.5.27—8.25
展館:朱屺瞻藝術館1-3層
地址:朱屺瞻藝術館歐陽路580號
朱屺瞻先生自幼習畫,后東渡日本求學�?箲�(zhàn)期間,他以一介書生,積極投身救亡。建國后更潛心研畫,直至耋年變法。在他的一生中,既可以看到個人奮斗的人生軌跡、藝術創(chuàng)造的艱辛,也可以看見百年中國世事滄桑、人間正道。1991年5月4日,朱屺瞻以百歲高齡入黨,成為中國共產黨年齡最長的一位新黨員,他在黨旗下說:“白首唯有赤心存,堅定不移跟黨走”——“赤心惟存”也成為本次紀念系列活動和畫展的標題。
朱屺瞻先生從藝生涯長達80余個春秋,經歷了清末、民國、新中國和改革開放四個歷史時期,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興衰相交織,藝術道路獨特而艱辛。本次大展由湯哲明與馬艷聯(lián)袂策劃。展覽希冀把朱屺瞻先生放在20世紀近現(xiàn)代美術史語境的藝術背景中,從其早期作品、主題創(chuàng)作、耋年變法以及師友之間的展覽脈絡和譜系進行呈現(xiàn),以嚴謹?shù)难芯�、豐富的形式、通俗的演繹,盡力呈現(xiàn)出朱屺瞻先生相對完整的藝術發(fā)展歷程。展覽分為“理想開拓:清民時代的習畫歷程”、“曲折邁進:建國后三十年的藝術實踐”、“出新再生:1980—90年代的耋年變法”、“亦師亦友:朱屺瞻的時代和他的交游”四個單元。這些單元區(qū)分板塊的題目,取自1977年朱屺瞻《浮想小寫》冊頁中的畫題。這套《浮想小寫》冊頁既包含他對有生之年前途的憧憬,更包含其對自己一生回顧的意味。本次展覽借用其中的一些畫題,來命名其藝術發(fā)展的歷程,以契合朱屺瞻先生藝術變革的精神。
展覽開幕儀式上還舉行了專題片《白首惟有赤心存,堅定不移跟黨走》首發(fā)、上海中國畫院捐贈朱屺老入黨相關文史資料、朱屺瞻藝術館黨群服務站揭牌,藝術館向新一屆朱屺瞻藝術館管委會頒發(fā)了聘書。
朱屺瞻藝術館還將在展覽期間舉辦紀念朱屺瞻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邀請10余位國內有影響力的美術史領域專家學者,對朱屺瞻先生的繪畫以及學術思想、教育思想進行梳理和研究。同時根據(jù)朱屺瞻先生的藝術經歷和風格,以“講堂”跨界的形式邀請音樂、哲學、文學和戲曲界的學者共話朱屺瞻的藝術人生。本次活動由虹口區(qū)政府主辦,虹口區(qū)文旅局和朱屺瞻藝術館共同承辦,得到了南京博物院、上海中國畫院、宋文治藝術館和歐陽街道辦事處等單位的支持。
朱屺瞻(1892-1996),原名增鈞,號起哉、二瞻老民,江蘇太倉瀏河人。他是20世紀美術史上有重要貢獻和廣泛影響的藝術大家,美術教育家。他在繪畫上貫通古今,融合中西,油畫、國畫均有很深造詣,并在國畫領域自立門戶,別開生面,成為一代宗師,在接近九十歲高齡,實現(xiàn)了藝術上的“耋年變法”。曾任上海新華藝術�?茖W校校董兼教授,為上海中國畫院一級畫師。擅大寫意山水及花卉蔬果,兼善人物。畫風渾厚雄健、質樸清新、氣勢磅礴,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與深厚的民族傳統(tǒng),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晚年推出九十歲、九十五歲、百歲、百又五歲個展,創(chuàng)造了美術史上的奇跡,享譽海內外。著有《朱屺瞻作品集》《癖斯居畫譚》《朱屺瞻百歲畫集》等。
—— 01 ——
理想 開拓:清民時代的習畫歷程
此單元主要展出朱屺瞻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早期作品和文獻資料。
民國時期的中國畫壇處于中與西、新與舊的思潮激蕩之中,中西融合與堅守傳統(tǒng)并存。曾經的朱屺瞻既是國畫家、也是西畫家,其創(chuàng)作一直是中、西繪畫齊頭并進,他一邊揮寫著厚重清逸的水墨,一邊涂抹著厚重的油彩,某種意義上,他似乎還在有意識地拉開兩者的距離。朱屺瞻早年入私塾曾摹寫蘭竹與山水,少年時代入寶山縣學堂和郵傳部上海實業(yè)學校就讀,其初創(chuàng)期的作品受到元明以來的文人畫影響;1912年他進入上海圖畫美術院,后于1917年去日本留學,進入川端美術學校,師從日本著名油畫家藤島武二學習素描、油畫和西洋畫史,受到西方后印象派和野獸派的影響,并在導師引領下喜歡上了馬蒂斯鮮明的色調。
展覽現(xiàn)場 朱屺瞻《墨竹四條屏》 紙本水墨 134×128cm 1934 年
由于戰(zhàn)爭和動亂,其早期作品幾乎損失殆盡,目前能見到其最早的國畫作品是于1934年創(chuàng)作的《墨竹四條屏》。這一年朱屺瞻42歲,雖然已至中年,但就他105歲的人生歷程而言,實屬早期作品。而他早期的油畫作品已實難找到,只能通過歷史之物和藝術之物的復合,尋找朱屺瞻先生曾參加過的“洋畫運動”的相關文獻資料來管窺其早年的西畫創(chuàng)作。
另外,從展出的1930年代后期、40年代初期的山水花鳥畫作品來看,可見其帶著南宗一系的元人風格,也似乎帶著些沈周、髡殘、金農的影響。
朱屺瞻《菊石圖》紙本設色 122×56cm 1936 私人收藏
朱屺瞻《夕陽滿松林》紙本設色 104×52cm 1936年 私人收藏
朱屺瞻 《古梅如高士》 紙本水墨 35×45cm 1941年
—— 02 ——
曲折 邁進:建國后30年的藝術實踐
此單元重點呈現(xiàn)朱屺瞻創(chuàng)作的一批表現(xiàn)革命歷史主題、新中國社會建設與時代新風的主題創(chuàng)作,用畫筆展現(xiàn)和歌頌新時代、新氣象,為勞動人民畫像。得到朱屺瞻先生家屬和上海中國畫院鼎力支持,作品幾乎都是首次展出,為展覽再添一筆重彩。
朱屺瞻在解放前一直走著一條中西并行的繪畫道路,而到了解放后,他開始專攻中國畫。在《癖斯居畫譚》中他曾自述:到了解放后,我全力以赴地專攻中國畫,與其說是開新端,不如說是遂初志,很有“歸去來”的快感!“師古人”與“師造化”是歷代中國畫家藝術積累的兩條重要途徑。在建國后30年的藝術實踐中,朱屺瞻一方面“師造化”,赴全國各地考察寫生,通過自己擅長的山水畫來表現(xiàn)社會主義建設時代的新風貌;另一方面他在1972年-1975年三年里利用故宮出版物臨摹古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了一批摹古作品,稱為“摹古”抑或“溫古”之作,亦是朱屺瞻藝術生涯中重要一環(huán)。
展覽展出了這一時期朱屺瞻最重量級的作品之一,現(xiàn)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古疁勝跡圖》,這套創(chuàng)作于1943-1944的作品共12冊,畫的是其故里太倉,其中包括有劉河閱兵臺、淮云寺、滄江風月樓、報本寺等十二景。引首為張元濟所題“古疁勝跡”,后有唐文治等人跋。
1949年前后,因為時代動蕩,朱屺瞻的生活在曾一度陷入困頓,朱屺瞻老家的田產及其修筑的梅花草堂也一度煙消云散,1952年起,朱屺瞻借居南昌路,其作品依舊是清逸的元明文人山水風格。
1953—1966年的主題創(chuàng)作
1956年,朱屺瞻受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面對新中國建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大潮,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年屆六旬的朱屺瞻以澎湃的熱情和強烈的創(chuàng)作沖動,足跡曾踏遍祖國青山。這一時期他曾二上井岡山,先后到過北京、武漢、長江、重慶、成都、西安、鎮(zhèn)江、揚州、南京、無錫、杭州、紹興、溫州、奉化、寧波、廣州、新會、景德鎮(zhèn)、南昌等地,積淀了大量的即景速寫和山水畫稿,并深切感悟到“寫生須寫出活處”的藝術主旨,既反映了他在繪畫藝術上由西入中的自覺轉換,又呈現(xiàn)了一位后勁十足的藝術家在發(fā)軔期契合時代風尚的畫學探研。
這一時期他曾二上井岡山,先后到過北京、武漢、長江、重慶、成都、西安、鎮(zhèn)江、揚州、南京、無錫、杭州、紹興、溫州、奉化、寧波、廣州、新會、景德鎮(zhèn)、南昌等地,積淀了大量的即景速寫和山水畫稿,并深切感悟到“寫生須寫出活處”的藝術主旨,既反映了他在繪畫藝術上由西入中的自覺轉換,又呈現(xiàn)了一位后勁十足的藝術家在發(fā)軔期契合時代風尚的畫學探研。
朱屺瞻《革命圣地》紙本設色 136×67.5cm 1960 上海中國畫院藏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尤其珍貴的是38張朱屺瞻先生創(chuàng)作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現(xiàn)實題材創(chuàng)作,這是朱屺瞻作品入藏上海中國畫院以來的第一次集中亮相,這些創(chuàng)作大部分是刻畫人民生活、勞動情景和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反映。此外,朱屺瞻邀請齊白石、黃賓虹、吳湖帆、謝稚柳、程十發(fā)等名家畫友繪寫的《梅花草堂集冊》也將以真跡面世。
1959年所作的《綠化都市(國際飯店)》、《上海魯迅紀念館》等作品,可謂最早的城市水墨題材,面對這些作品也可與如今上海人民廣場、魯迅公園一帶對應,也成為見證上海發(fā)展的珍貴藝術史料。這一時段的主題創(chuàng)作,也是朱屺瞻一生創(chuàng)作的兩大高峰之一。
這一時期的作品中,如《出工》、《馬橋公社》等一些作品因為炫目的色彩令人眼前一亮,這些作品在筆墨和色彩上明顯借鑒了后期印象主義乃至野獸派的稚拙狂逸。作為國畫家的朱屺瞻和作為油畫家的朱屺瞻似乎開始走到了一起。
朱屺瞻《馬橋公社》紙本設色 69.5×44cm 年代不詳 上海中國畫院藏
1972—1975年的“溫古”
自1972年起,朱屺瞻開始臨摹古畫,包括了楊昇、范寬、董源、巨然、郭熙、王蒙、黃公望、沈石田、文徵明、董其昌、石濤、石溪、八大山人、徐青藤等大家的經典之作。這些作品有著先賢經典之作的影子,卻更多的有朱屺瞻自己的筆情墨趣,換言之,朱屺瞻并非單純的臨摹,而是加進了自己的理解與探索。這些作品為其后來實現(xiàn)“耄年變法”做了充分的準備,被學者稱為“摹古期”或“溫古期”
展覽中一件這一時期的摹古作品,臨寫了1930年代出版的《故宮周刊》上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名家影印作品四五十幅,按自己之意著色,并跋“我的學習方法,不重臨摹,注重‘眼讀’。將用筆用墨與布局三方面,一一在心上摹之�!边@也是展覽所見朱屺瞻摹古作品和想象中不同的原因。似乎有那么點范寬、黃公望的形,然而卻又并不相同。其中一件《山陰云雪》,摹的是方從義,一派云靄彌漫。細細看之,畫面中還有炭筆打稿的痕跡,畫中應以留白處理的云霧,以白粉涂之。
朱屺瞻 《山陰云雪》 紙本設色 129×55cm 1973 年
—— 03 ——
出新 再生:1980—1990年代的耋年變法
此單元集中呈現(xiàn)了朱屺瞻“耋年變法”面貌下的山水和人物作品,經過1960、1970年代的創(chuàng)作積累,到1980年代朱屺瞻的繪畫日臻成熟,畫風趨于渾厚雄健,絢麗酣暢,面貌嶄新而強烈。山水畫方面有許多力作呈現(xiàn),比如《初日照丹楓》、《萬山積翠》、《曉日秋山》等。
1977年初,朱屺瞻完成了兼具哲學思索與藝術意象的《浮想小寫》冊頁十二幅,亦拉開了“耋年變法”的序幕,這件作品被作家冰心稱為“雅健雄深、意出畫外,非有闊大的胸襟、精湛的藝術不能作此�!闭褂[單元題目“理想開拓”、“曲折邁進”、“出新再生”均取該冊頁的畫題,繪制這套色彩濃烈的冊頁時,朱屺瞻已經86歲,畫中包含對有生之年前途的憧憬,更包含對自己一生回顧的意味,更被認為開啟了他“耋年變法”的序章。
《浮想小寫》冊頁 家屬收藏
20世紀八十年代接近90歲高齡的耄耋之際,他以“潑色法”為代表實現(xiàn)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耋年變法”,其以墨彩淋漓、色墨交融的新畫風將其中國畫創(chuàng)作推向了新高峰,亦奠定了他在美術史上的地位。朱屺瞻在《癖斯居畫譚》中論述:“我談氣、力、勢,追求厚、樸、拙�!边@句話是他的審美核心,亦是其藝術風格的總體特征。
展覽中,以《山花爛漫》、《初日照丹楓》為代表的十余件館藏大幅作品勾勒出朱屺瞻藝術生涯的最強音——如西貝柳斯交響旋律般層層疊奏出的濃烈色彩,帶著西方印象主義語境的筆觸和傳統(tǒng)文人畫的意境,這也是公眾最熟悉的朱屺老的面貌,而達成這種面貌則源于其深厚累積,展覽以作品回顧的方式,講述了朱屺老的百歲人生,其中他在1949年前文人畫式冷峻的中國畫作品,以及新中國成立后,帶著生活氣息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讓當下的觀者看到了“耋年變法”之外的朱屺瞻。
朱屺瞻《山花爛漫》紙本設色 187×300cm 1978年 私人收藏
朱屺瞻《初日照丹楓》,朱屺瞻藝術館藏
—— 04 ——
亦師 亦友:朱屺瞻的時代和他的交游
此單元主要從“洋畫運動:朱屺瞻與早期西畫群體的來往脈絡”、“筆端切磋:朱屺瞻與近現(xiàn)代中國畫群體的交往事跡”、“畫外之音”:“朱屺瞻與美術圈之外的連接”三部分來呈現(xiàn)。通過朱屺瞻及其朋友的交往,展現(xiàn)朱屺瞻的交游圈與他所身處的時代。這里有其和友朋往來的脈絡、交往的事跡,亦有精神的回聲!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朱屺瞻漫長的人生歷程中,從藝生涯八十余載,“亦師亦友——朱屺瞻的時代和他的交往”則生動地展現(xiàn)了朱屺瞻與十二世紀近現(xiàn)代藝術大家的人文交流和書畫友誼。
朱屺瞻邀請齊白石、黃賓虹、吳湖帆、謝稚柳、程十發(fā)等名家眾畫友繪寫《梅花草堂集冊》也以真跡展出。
展覽現(xiàn)場 《梅花草堂集冊》
展覽將持續(xù)至8月25日。
為配合《赤心惟存——紀念朱屺瞻先生誕辰130周年》,將于2021年5月28日舉辦為期一天的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全程由在藝直播。
論壇議題
1、洋畫運動:朱屺瞻與早期西畫藝術探究
2、時代語境: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朱屺瞻主題性創(chuàng)作
3、耋年變法:朱屺瞻畫風的嬗變及其繪畫史意義
4、現(xiàn)代性與傳統(tǒng):二十世紀語境中的朱屺瞻
論壇議程
研討會上半場 主持人:湯哲明
09:40-09:55 李超《“看不見”的朱屺瞻——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資源的保護與再生》
09:55-10:10 華天雪《留日畫家的中國畫改良:以朱屺瞻為例》
10:10-10:25 蔡濤《從藝苑到決瀾社:先鋒藝術實踐中的國畫和洋畫》
10:25-10:40 徐明松《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濫觴與朱屺瞻早期藝術實踐管窺》
10:40-10:55 王欣《從洋畫家到國畫家:朱屺瞻前半生藝術創(chuàng)作與藝術鉤沉》
10:55-11:10 于洋《赤心銘勝跡 丹青寫時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朱屺瞻主題性山水畫探研》
11:10-11:25 張立行《但替河山添彩色》
11:25-11:35 主持人總結發(fā)言
研討會下半場 主持人:李超
13:30-13:45 孔令偉《談中國畫的“現(xiàn)代傳統(tǒng)”》
13:45-14:00 丘挺《論朱屺瞻繪畫的色彩意象》
14:00-14:15 鄧鋒《傳統(tǒng)體格上的融合出新:朱屺瞻在20世紀中國畫現(xiàn)代演進中的意義》
14:15-14:30 宋珮《朱屺瞻先生的藝術精神》
14:30-14:45 汪涌豪《老筆紛披:朱屺老繪畫美學的傳統(tǒng)淵源》
14:45-15:00 彭萊《融會中西之途:兼談朱屺瞻耋年變法的意義》
15:10-15:35 湯哲明《朱屺瞻畫風的嬗變及其繪畫史意義》
15:35-15:45 主持人總結發(fā)言
來源:中國書畫網(wǎng)